详情

论上海儿童剧演员的自我修养(下)

作者:玩库网 来源:玩库网 2019年8月14日 查看(19次)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说上海儿童剧市场存在着两种演员,一种是身处国营单位的演员,他们业务能力强,但是受层层制约,心思不灵活,艺术表现方面无需太多创新追求。这些演员在上海儿童剧市场中不占多数,大上海,儿童剧团大多是私营企业,是真正把赚钱放在第一位的民营院团,民营院团的演员又是另外一种情况。

首先,大多数的民营院团并不养演员,就是说,演员是接通告的,剧团不发工资,也不交社保,有剧就通知演员来排练和演出,没剧的时候,剧团跟演员一点关系都没有,完全不承担演员的日常成本,演员是民营儿童剧团的兼职员工。在这种制度下,演员有充分的选择权,他可以选择与哪个剧团合作,不与哪个剧团合作。他可以选择角色,喜欢这个角色就接通知,如果不喜欢,可以不接。他也可以跟剧团谈薪水,达到要求才接角色,达不到要求就不接,一切都是灵活的。这样一来,演员可以对自己的未来和事业方向有很充分的规划,例如,演员想以后从事导演的工作,那么可以接他喜欢的导演的通告,在排练过程中好好向导演学习,甚至演员可以直接向剧团请求做见习导演的机会。事实上,上海的儿童剧舞台监督、导演和编剧中,大部分是演员出身,在与民营剧团的多年合作中被逐渐培养起来的。当然,对于演出质量不高、可塑性不强、戏路狭窄,或者态度不好,经常迟到,与演出团队配合不好的演员,在这种双向选择的机制下,会越来越接不到通告,最后只好转行。

民营院团的通告机制有好处,当然也有坏处。因为通告机制下的演员,演出要付钱,排练也要付钱,所以往往民营院团的演员排练时间不长,演员在舞台上的表现会达不到巅峰状态,尤其是首演,甚至可能第一场首演更像是整个团队的彩排,舞台默契度不好。

所以说,国营院团和民营院团的不同机制下,会选择不同的演员,舞台上呈现的状态也会不太一样。当然也会给演员的未来发展造成完全不同的影响。



*更多精彩,尽在玩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