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库带您解析上海儿童剧的心理与创作的关系
作者:玩库网 来源:玩库网 2019年5月19日 查看(13次)
上海儿童剧成为休闲良选是必然的。那么如何能使上海儿童剧创作能真正满足及感染儿童的心灵呢?三至十二岁的儿童观众看上海儿童剧,他们会直接把自己以同理心投射在喜爱的角色身上,模仿他们的行为。任何幽默、搅笑、聪明、变化多端、明亮、可爱、乐观、童真、善良,与孩子生活面貌近似、心智与儿童接近的角色,都会受儿童观众喜爱及认同,成为他们模仿或现场直接反应的支持对象。如果,被喜爱角色的行为有所偏差或错误,观众孩子也会跟随。幽默、搅笑、变化多端但不善良的角色,更容易引导孩子错误投入认同及模仿。所以,情节上必须安排有偏差但被孩子喜爱的角色,与观众一起共同经历悔过、锻鍊与修正的过程,以这些历程带领儿童观众发展正向心志。
上海儿童剧的观众绝对不会是围墙外监视舞台的第三者,会直接参与剧情的发展,所以会直接反映感受,并不会介意别人的看法,而直接作出回应。如何使儿童这些即时反应受到操控?悬疑的紧张状况与启动想像力期间脑部思考位置的转换,都可以使儿童安静起来。动、静之间,必须平衡配套,不然的话,孩子的过度反应会破坏戏剧的完整性。台上台下的直接互动,每时、每刻、每一场上海儿童剧观众的反应都会有所不同,演员的临场机警就变得十分重要,排练及创作时必须考虑周全,而演员对角色的个人历史更必须熟能生巧,才能即时作出不违反角色性格,并能够回应观众行动。所以,儿童戏剧演员的要求其实比成人戏剧演员更高。
《小红帽》(1992年)加入动物朋友角色,以动物拯救主角,改变了小红帽的传统框架,带领当时开始尊重动物权益的社会价值观。《丑小鸭的月光》(2004年)强调丑小鸭不变天鹅,也一样可以自信、幸福地生活,使我们的小孩更贴近自己,肯定自己。《青蛙公主》(2005年)一吻之下,青蛙变王子,公主变青蛙,颠倒童话更有看头,今天社会男女孩同样重要,故事必须当代社会有所发展。《小红帽与苹果批的朋友》(2015年)把童话现代化,大灰狼悔改,不再是坏蛋,成了主角的好朋友,借小红帽与大灰狼的关系,教导孩子打破种族之间的隔膜。修改剧情、角色、结局,使上海儿童剧更贴近本土当代儿童生活面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