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儿童剧的营销困境——儿童剧的市场怪现状(下)
作者:玩库网 来源:玩库网 2019年4月6日 查看(5次)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给大家展示了上海儿童剧行业的营销怪现状,还没说完,这里继续。我们提到上海儿童剧的营销渠道,首先,广告没钱打,此路不通。其次,主要的销售票务的渠道是各种线上亲子销售平台,但是,这两年,随着大形势的低迷,各大平台的日子也不好过,很多转行的、不做的。更多的转成了亲子微信群的经营者,这些微信群很难找,各大儿童剧的票务发行单位实在找不到这些群。而这些群的群主觉得儿童剧票子的利润太小,也不太会主动的找寻儿童剧票子来销售,使得上海儿童剧的发行面临很大的问题。
上文还提到一个渠道就是做线下,即联系企业、学校做包场或者团购,也可以到商场学校去做路演,同时销售票子。事实上,走线下的营销成本很高,人力成本为主,而儿童剧票务量大,每周上演,非常密集。需要营销人员认识大量的学校和企业才能供应上销售量。去商场路演,更需要演员也参与,而现场销售量又琢磨不定,有时候商场还要收一笔可观的场租,所以,90%的儿童剧票务发行机构不太会做线下的路演。还是在依靠销售人员一家一家的拜访企业和学校。
分析到这里,我们发现,由于儿童剧票价低,使得营销的费用很少,营销的套路也不多,空间非常有限。其实事实上,儿童剧票务发行的好的,还是靠市场的自然力量,就是说,剧要好,口碑好,主题有趣,让家长自己来买票。而不是靠营销,主动的推广。但是问题来了,好剧经常是大成本的,大成本的剧在口碑没树立起来之前,一旦做亏,不敢再上。由于营销的普遍缺乏主动性,而是被动的靠家长挑选,使得很多好剧不会经常上演,反而是低成本的普通剧,因为成本低,不怕亏,反而大行其道。这就是一大怪现状。
上海儿童剧市场的困境是营销缺乏通路,没有主动性,而被动的靠家长的选择,这让很多好剧失去了市场。低成本的剧大行其道。这种怪现状只能依靠创新性的营销平台的崛起而改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