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儿童剧的营销困境——儿童剧的市场怪现状(上)
作者:玩库网 来源:玩库网 2019年4月6日 查看(8次)
年话剧市场一片哀鸿遍野,今年依然惨淡,就连大师赖声川的名作《暗恋桃花源》都只有七成上座率。业内人士都说儿童剧成了演出市场的香饽饽,说儿童剧好做,成本低,收益好,市场稳定。真的是这样吗?上海儿童剧的元老级剧团玩库艺术剧团经过长期的制作和发行儿童剧,深感儿童剧市场并非看起来这么光鲜,儿童剧市场显示出一些怪现状。
产品的营销套路都差不多,无非几个渠道,第一个是打广告,广告加上二维码,扫码买票,第二是上各种售票平台卖票,第三是就线下的路演、企业采购等等。上海儿童剧的营销也不例外,这些套路都会尝试,但是,大多并不适合。
营销始终是儿童剧的一大困惑。首先必须要说的是,儿童剧的低票价,使得儿童剧没钱打广告,这是一定的,在上海市场,难得有儿童剧会投放广告,只会做一些所谓的资源置换,就是用演出票来换广告位,即使这样,也只是可怜的一点点广告露出而已。
没有了广告的支持,儿童剧的营销无非是拼命上线各种平台,平台是什么,就是能在网上销售掉票子的地方,一般有票务平台,大麦、演际等。再就是亲子平台,麦淘、父母邦等,还有各种亲子微信号、微信群等。前年去年都好,今年就出问题了,玩库发现,各种亲子平台出现问题,前期有投资的烧钱烧的差不多了,前期没投资的,很多已经转行了。各大平台要么业绩严重下滑,要么转做亲子旅游等高利润的产品,要么只做低价格的儿童剧票。举个例子,前两年出量非常大的美团点评销售平台,现在的儿童剧出量基本为零。象这样的爆击还有不少,让儿童剧的票务发行无平台可上。
那么,家长都在哪里买票呢?转为小群体。各种微信群,这些亲子群的群主有些是企业,有些甚至是个人。这下尴尬了,儿童剧的发行机构哪里去找这些小群体啊?大家互相不认识,而且,小群体的群主,他们销售产品也好,门票也好,并不需要什么演出许可证,报批文件,也没有任何的部门监督,只要群主觉得有利润,只要群成员信任群主,就可以卖。
这类的怪现状还有很多,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继续讨论上海儿童剧的营销困境和市场怪现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