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上海儿童剧需要“观念升级”
作者:玩库网 来源:玩库网 2019年2月22日 查看(14次)
“上海儿童剧中心”还体现在对当代儿童及青少年现实生活的深刻表现上,这本就应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儿童剧领域的体现。艺术家的职责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我们一些原创儿童剧所以流于概念化、说教化,流于成年人对未成年人世界“想当然”的想象上,正是因为创作者没有真正深入到未成年人的生活中去,创作者对现实问题发现得不够、倾听得不够,自然无从切中要害。真正深入到未成年人生活中的文艺作品,不仅可以引发未成年人强烈共鸣,而且可以带动社会关注。当前我们的社会正处于巨大转型期,当年的留守儿童已成长为迎接打工父母返乡回潮的少年、乡村振兴热潮激发未成年人的文化自信、虚拟网络冲击现实生活、所谓精英教育下奋斗和迷茫的交织……这些都是当代中国儿童和青少年正在经历的此时与当下,有待我们的艺术家去发现、去呈现。
其次,对儿童剧社会学意义与价值的认识有待深化。儿童剧不仅仅是文艺的一部分,它同时是“育新人、兴文化”、积极介入当代实践、积极构建未来的重要媒介——从这一角度来说,不仅儿童剧从业者需要有较高准入门槛和视野开阔的跨学科背景,而且应该唤起社会共识,逐渐吸引社会最优秀的人才跨界进入儿童剧行业。上世纪30至50年代,陶行知、叶圣陶、茅盾、夏衍、冰心、贺绿汀……给孩子们提供精神滋养的是一个时代最优秀的教育家、文艺家、思想家。这一传统同样有待我们赓续传扬。
重新认识儿童剧的另一重应有之义是提高对儿童剧艺术标准的认识。优秀儿童剧不仅同样要达到“艺术性、思想性、价值取向”相统一,而且要符合相应年龄段观众群体的特点,即儿童剧评价标准不仅不因为是“儿童”剧而降低,反而只有更高、更全面。文艺作品有效地传递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离不开“艺术性”这一艺术的本体要求。增强作品艺术性,是原创儿童剧另一当务之急。
从儿童文学到儿童戏剧,加强文艺原创力,为未成年人提供丰厚精神滋养,传递正确价值导向,素来为党和政府所重视。赓续传统,立足当下,中国原创儿童剧未来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