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儿童剧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作者:玩库网 来源:玩库网 2019年1月22日 查看(7次)
上海儿童剧发展迅速。中国儿童剧的萌芽,大众认为是20年代黎锦晖创作的儿童歌舞剧如《小小画家》等。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和上海等处都有儿童戏剧组织陆续成立,如重庆育才学校戏剧组、昆明儿童剧团、上海囝囡剧社等。他们都在艰难的环境中为中国儿童剧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947年4月10日,宋庆龄先生亲手创办了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是中国历史最久的儿童剧团体,得到了黄佐临、张石流等一大批杰出艺术家的支持和帮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优秀的儿童剧有《乐园进行曲》、《猴儿大王》、《小主人》、《表》等。
上海儿童剧始终走在中国儿童剧发展前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上海、武汉、辽宁、四川、云南、宁夏、乌鲁木齐、西安、石家庄、鞍山等省、市、自治区相继成立了20多个儿童戏剧院团。其中有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北京儿童剧团等。各地院团先后创作和演出了《大灰狼》、《宝船》 、《马兰花》、《报童》、《革命的一家》、《枪》、《童心》、《儿童团》、《果园姐妹》、《双双和姥姥》、《草原小姐妹》、《巧媳妇》等题材丰富、形式多样的优秀剧目。1983年,中国儿童戏剧研究会在北京成立。
上海儿童剧以儿童为服务对象的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戏曲以及童话剧、神话剧、木偶戏、皮影戏等不同类型剧种的统称。儿童剧除了具有戏剧一般的特征外,还要适应儿童特有的情趣、心理状态和对事物的理解、思考方式。要求通过具体、鲜明的形象与活泼、明快的情节向他们剖析严肃的主题,进行美的感染。在美的感染过程中,培养儿童积极的创造精神,发展他们的意志和想象力,从而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受到锻炼,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尽可能使他们正确地认识现实世界与周围事物,以达到巩固其自身既有的道德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