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儿童剧人对销售渠道的思考(下)
作者:玩库网 来源:玩库网 2019年1月22日 查看(18次)
上一篇文章我们讲到作为上海儿童剧主要销售渠道的亲子平台,他们为了做体量而不计成本的帮助儿童剧做销售,在这两年中他们做的怎么样了呢?应该说,上海的三大头部平台:父母邦、麦淘和彩贝壳,两年间确实做大了流量。真正的成为头部平台,在他们之后的其它平台大多流量要小很多,他们与其它的平台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但是,他们的盈利情况怎么样?可以说,不容乐观。在他们创立之初是投资商撑着这些平台的理想,一路走下来。流量有了,产品线也有了。但是钱还是没有,为什么?因为流量大了,但是利润越来越低,成本越来越高。品牌赞助的费用并不足以支撑成本开销;市场形势并不会因为他们把二线平台落得很远而让扩大他们的利润空间,他们仍然谨小慎微、战战兢兢的做着每一个产品。
家长的脑子是活的,家长不会把自己的目光仅仅放在某一个平台上,他们会比价格,比服务,比体验。家长并不会因为某一个平台规模小而不下单,甚至家长更愿意在只有200人的微信群里下单。这不只是亲子平台的悲哀,这是中国所有垂直电商集体的悲怆。
我们可以看到,父母邦的销售量在过去的2018年不见成长,反而有微量的萎缩;麦淘被迫自行开发产品:麦淘实验室,做起了亲子活动来“补贴家用”;彩贝壳则反复调整产品线,一会儿主做旅游,放弃儿童剧,一会儿又重新组建儿童剧部门主抓儿童剧。这都是市场环境和利润模式的悲哀。
而我们更不想看到的是,更小型的亲子平台,比如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已经大批的死亡,可以说,玩库销售渠道清单上,已经扛去了一大半的名单,而又新增了一大半的名单。大浪淘沙,谁主沉浮?作为儿童剧主办单位,玩库十分希望各大亲子平台能安然无恙的找到活下去的路。这就是上海儿童剧人对销售渠道的担忧。

